第十届网络社会年会
互联网之终? – AI(ài)来不来
The End of the Internet? — AI: In or Out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CAA)
跨媒体艺术学院(SIMA)
网络社会研究所(INS)
总召集人
黄孙权
时间
2025年10月17-19日
(周五至周日)
地点
上海油罐艺术中心
学术委员会
闵罕、黄孙权、陈界仁、刘怿斯、周蓬岸
本届 第十届网络社会年会 与 第八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 将联合举办。除学术论坛与研究成果展示之外,我们也欢迎更多的策展人和艺术家参与到本次年会的讨论与实践中来。跨界合作与多元视角将进一步拓展年会的研究深度与艺术实践的广度。具体的活动与项目内容将于稍后发布,敬请关注。
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带电的孩子
第八届国际跨媒体艺术节以“带电的孩子”为题,它既是1988年电影《霹雳贝贝》里能操控电流的少年,也是今天数字时代的“带电人类”:在屏幕下成长,在网络中社交,与算法相往来,所做的艺术作品也少有“不插电”的。每一代人都在想象“未来”,而今天的我们恰恰活在这些“未来”的残骸与实现中。
如今,人工智能也正以另一种“带电的孩子”形态处于意识觉醒的童年。其背后的算法与数据成为“隐形电力”——重构我们的感知与决策,潜移默化地介入创作与交流,并加速了社会对信息与记忆的重塑。本届跨媒体艺术节试图回应技术洪流对我们个体生命与集体记忆的深刻塑造,探索技术与生活的可能关系。
第十届网络社会年会:互联网之终?
第十届年会“互联网之终?”——并非末世广告,而是对秩序更替的审问:当超连结的公共技艺(引用、互操作、透明可查)成为提示的自然语言界面(大型数据库、系统预设、代理决定)取代,我们是否正在跨越一条无形却决定性的界线?“AI之内/之外”亦非是末日派与荣景派(doomer/bloomer)的历史终结意识形态,这是我们已经太熟悉的资本主义运作的模式的广告词,如今,各社交平台拥有私数据(由个人数据构成的公司资产),使之成为不联网;现在AI治理的问题更隐讳,历史上所有人类的一切,人文艺术智力的结晶都将含括在内,将在未经公共授权、未标明出处与回馈机制的条件下,被编纂为一种可租用、可封装、可套利的“模型资本”。此外,谁以及什么样的资料得以被纳入模型的语言、资料与评测;谁与什么样的数据被排除在算力、标准与分润之外。这就是我们十年来反覆追问的“协议”问题,亦即网络社会学式的“公共性”的关键。早期的网际世界以开放协议维系——HTTP、SMTP、RSS、ActivityPub……大家约定栏位、格式与互通性,称之为“互联”:我可以接得上你,你也能接得上我,规则公开、可审、可替换。如今的节点悄悄移位:我们面对的是模型界面——API条款、系统提示、对齐策略、内容筛检与评测束缚——它们同样扮演“协议”的角色,但多半是黑箱、可变、且由少数供应者单方推进。于是,此转变就从开放协议的“互联”(inter-operability),过渡到模型界面的“互导”(inter-guidance)。
由巨型AI公司引领的互导,实是“一般人工智能”(马克思意义上的)的剥削与极大利润化利用,由此,当工作就是提示(when work is prompt),这可能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最危险的转折:人类共同的知识存量被清理过滤成“大语言模型”,语言这一社会关系的织机被改造成提词器的界面,工艺、判断与美学训练被压缩为一行行可计费通证费用的指令。危险不在于机器更聪明,而在于一般智能(general intellect)被公司化地圈占为产权,隐藏了掘矿─资本─劳力的广泛社会过程,并以黑箱评测与基建垄断获取梯度地租。当“工作就是提示”,我们若不重写规则,就等于把作者性、公共性与未来的分配权,一并交付给系统预设值:浏览分析判断被替换为“召唤”、手艺与编码被简化为“提示”、作者性被稀释为“参数”。
在网络社会年会迈向十周年之际,我们面对的不仅只是资本─技术的复合权力,与文化─技术的社会构造,我们更面临算法主权、语料主权、各民族国家在全球范围上的基础设施上资源斗争。也许没有比这个时刻接近马克思在《大纲》中论述的了,马克思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普遍的社会知识已成为直接的生产力。”他又说:“固定资本乃资本之为资本的最相称形态。”这不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难道不是资本主义的梦中情人?
十年之际,不是让我们忘记之前的问题,去更新解决方案,相反的是在延续的长战场中,找到互联网后期丧失的理想与实践可能,这恰恰好能够使我们面对看似不一样型态,确有着更为精细省力的剥削型态。
回顾网络社会研究所将把十年累积的系列研究(如 SparkLink/Archverse/合作社式模型与算力、城市论坛、青年学者论坛与hackathon),本届年会除了主题演讲外,另外展出文化与技术三部曲的研究资料与影像播放,以及青年学者论坛。
基于以上思考,本届年会现向全球范围内的青年学者公开征稿,维持以往惯例,从来稿中筛选优质的研究论文进行分享、研讨、发布和出版。
【征稿子题】
热切欢迎国内外青年学者与有志思想实验之士踊跃投稿,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对未来的雏议。议题可与网络社会年会主题相关,或参考但不限于以下四项征稿子题:
Panel 1 静默编辑
The Quiet Editor:Public Reason under Prompted Interfaces
我们今日阅读的,多半已不是书本与网页,甚至是具体的文献,而是提示(prompt)所“生成”的答案。真正的编辑,不再是页面或文章的署名,而是隐身于系统提示、检索管线与安全过滤中的一组预设值——它决定谁被看见、允许何种语气、删去哪些脉络;它以“可用”替代“可考”,以“可信外观”替代注脚。这便是我们称之为“静默编辑”的力量。此论坛回到公共理性最基本的秩序与沟通:任何可被依凭的答案,必须让三件事变得清楚——来自哪里(资料与来源的可追溯与可标示)、如何被改写(系统提示、对齐与后处理的可见与可存档)、省略了什么(可被质疑与申辩的空间与纪录)。
Panel 2 梯度地租
Gradient Ren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Prompts
在生成式AI里,提示已经成为一种可计价的生产要素:它调用算力、处理语料、穿越评测门槛,最终把创作与专业判断,变成可租赁的服务层。真正的租客不在画室或编辑台,而在云端;而房东,则是掌握模型、资料与标准的少数主体。梯度带来回报,能源与底层劳动付出代价;风格被圈地、语料被征用,评测语汇则化作关卡,决定谁能入场、谁被排除。我们将追问租金如何沿着算力与标准节点层层抽取;提示如何将作者性化约为界面的可用性;以及在国家与产业竞逐的结构中,哪些制度设计——权利金与回馈、语料信托与撤回权、跨境模型的“关税”与互惠、评测与许可的公共化——能把创作从租佃关系中松开,让价值分配与风险承担重新对齐。
Panel 3 AI 基建志
Atlas of AI Infrastructures: Cloud Heat, Ground Truth
“云”其实是管线、变电所与冷却塔的集合:它占用河水与电网,排放热与噪音,并以夜间标注与审核维持运转。本场以“图志”为方法,邀请讲者各自从环境人文、STS、政治生态学、媒介基建史或艺术取证出发,呈现他们的尺幅与证据:如何描绘能量与资料的流向,如何描述土地与社群所承受的压力,如何理解阴影劳动与在地制度的交织,并在全球—在地的尺度切换间,提出可比对、可讨论的观察,每句siri或小爱同学的语音问候后面,都有一条漫长的稀土—芯片—机柜—资料中心的供应链。当基建以数据被看见,“效率”才不再是免责的咒语。
Panel 4 当作品就是提示
When the work is Prompt
当审美训练、手感与判断被压缩为自然语言的组合术,个体生命经验的流露和表达冲动成为可被复制和修改的提示词,创作若仅剩“调参”,风险与脉络便消失。此场讨论劳力智力与手艺是否不可替代之物?将生成流程视为为可教学的提示工程与可生成的多媒体内容,艺术如何自处?把语料与风格视为专业社群自动同意的产出,艺术家的作者性与艺术品的公共性如何讨论?
Open Panel 自组议题
Self-organized Open Panel
除以上四个议题外,本次征稿同样诚挚邀请艺术家、策展人及其他领域研究者以自拟议题、自组Panel的方式报名参与,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洞见。每个Panel需包含3-4篇论文为佳,并以同一主题或领域为讨论核心。
【征稿要求】
符合网络社会年会主题,中英文皆可投稿,但须在青年学者论坛后提供中文全稿供发布和出版。
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25年9月15日
审查结果通知:2025年9月22日
入选者论文全文截稿:2025年11月17日
请于投稿截止时间之前将报名邮件发送至 inetworksociety@gmail.com,来信以“第十届网络社会年会青年学者论坛投稿”为标题,信件内容包含投稿子议题和论文摘要(在500字左右,包含论文题目、问题意识、研究成果预期,3-5个关键词),并注明论文发表人姓名、任教/就学学校或研究单位。
【注意事项】
1.论文全文请依据学术格式(APA7)写作。
2.若本会采取线下发表形式(国外人士可线上参与),差旅由发表人自理,主办单位不代予安排。
3.若论文未按时上交,主办单位或取消其发表和出版资格。
4.入选论文将被收录于第十届网络社会年会论文集正式出版,论文发表人无需缴纳发表费,主办单位亦不提供任何稿费。
5.任何相关事宜皆可来信询问。
编辑|王婧洁 李梦书
视觉|李梦书
审核|黄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