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年会

第五届网络社会年会“实践智慧之网”(The Web of Phronsis)会议简介与主题征稿说明

论文摘要投稿期限:10/10
第一场研讨主题,天问场次:10/20
网状网络工作坊 11/14、15
年会三场研讨主题+青年学者发表 11/20-22/20-22

本次年会是技术与思想的大会。我们追问行使技术背后的经验及其累积的智慧,以谋求更好的未来。除了一个工作坊与四个主题演讲外,网络社会研究所现热切邀请国内外青年学者与有志思想实验之士踊跃投稿,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对未来的雏议。



主题一 “基进市场” RadicalMarket


尽管全球经济在过去几十年内呈增长之势,资本主义增值逻辑所带来的危机却从未消失,只是有所转移。如今,站在破产边缘的欧洲各国正为愈演愈烈的难民潮、恐怖主义、经济停滞及日趋普遍的贸易摩擦所困。这一切显示芝加哥男孩们对世界输出而引以为豪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模式面临著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些危机被Vitalik Buterin评《基进市场》一书时归结为:“市场、政治和社会三者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

作为在问题重重当下构想的思想实验文本,《基进市场》是市场主义的,强调“以市场本身的力量监管市场”,构建一种可以自主的市场机制。《基进市场》提出的五种思想实验,皆针对当前新自由主义失灵与政府治理政策的落后,作者藉由经济理论大师们的努力的珍贵遗产,结合了当今技术条件、灵活而务实的理想,从而提出五个提案


 其一,共享自评税(Common Ownership Self-Assessed Tax、COST)。以经济学家阿诺德·哈伯格的思路为根基进行实验,主张拍卖和累进税收。主张在将一切物件私有化的同时对所有公民开放拍卖,并对卖家赋税。基进市场的作者之一称其为真正自由的市场。这种真正自由的市场和现存的自由市场不同:例如,个人不能仅凭高价就购买到博物馆的任意藏品一般,现有的自由市场无法保证社会财富完完全全由“价高者得”;而基进市场则假设竞价拍卖可以使得所有公民有权参与任何物件的竞价拍卖,以通过“加强所有私有财产的流动性来共享产权”,达到配置率高与投资诱因高的双重效果,在真正自由的市场中达到社会财产公有的效果,这可以解决现存自由市场中发送信号不等、禀赋效应、借贷障碍、懒惰、无能、恶意等等毛病。《基进市场》的两位作者曾合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财产只是另外一个垄断的名字〉(Property Is Only Another Name For Monopoly),COST可以视为将财产的的使用权与排他权都由拥有权者转移给公众的尝试。 

其二,基进民主(Radical Democracy)。主张通过“平方投票法(Quadratic Voting)”来瓦解在某一议题中单纯的“少数—多数”的对立。平方投票法假设个人意愿程度与愿意付出的成本相关,参与投票者都将付出一定成本,且成本随个人投票次数的增加呈平方增长。例如若每人就一个议题投票的成本为一,对同一个议题的投票成本则为四,以平方类推。由于个人投票参与同一议题的决策越多,意愿最高,则个人的付出的”成本”就越大。因此,每个人会优先参与最为关心议题的决策,并投入更大的成本来获取成功。这可以避免“一人一票”所导致的“多数人暴政”。 

其三,团结全世界工人(Uniting the World‘s Workers。作者提议改造现有移民政策。主张通过“个人移民签证“(Visas between IndividualsProgram.VIP)来放宽各国对移民的限制。就像目前加拿大的政策一样,假设每个相对富有的公民都有权资助一位移民。而移民者也被允许在其移民国聘用资助者来使自己完成移民。作者认为对于现在的国际情况来说,这样的政策有益于构建全球性的平等(global equality)。 

其四,肢解资本垄断大章鱼(Dismembering the Octopus)。这是针对美国反托拉斯法案的进一步调整,避免大公司因为具有垄断优势而将市场变为彼此之间的游戏。作者提出禁止大财团于同一种产业中通过交叉投资而有垄断之实。除了对消费者赋权外,作者认为这样的策略有助于通过消费者的话语权来制衡大公司,以减少公司对其雇员的压榨。 

其五,数据是劳动(Data as Labor)。互联网数据所有权过于中心化的问题。此提案认为定义着个人身份的数据正流散在网络平台,仅为少部分大公司掌握和肆意利用。当代技术发展的真相不是“机器”取代“人力”,而是以“无偿劳动”取代“有偿劳动”。因此,用户与诸如Facebook、Google等收集个人数据以服务的产品间的关系应该被重新定义,分布式网络当被支持和鼓励。此外,作者还主张设置数据劳动工会(Data Labour Union),来保护那些在互联网上留下个人数据的劳工用户的权益。 这些提案中,作者重新发明了市场主义的运作的形式,来保证经济自由与政治制度设计的 “可持续性”,避免对权力的去中心化一而再地触底回弹为各种新型的集权,以治愈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模式引发的创伤。提案中,高度依赖建立互信机制、共享资讯平台等等,可以想见区块链与智能合约在其中可扮演的角色,可以想像会引起多少资讯网络实践者的兴趣。作者也唤起了右派与左派的内心恐惧,右派担心资产不保与垄断不再,左派则担心政治设计总是偏向于投资诱,而无产者无能参与竞标。但真的触动神经的恐怖还是自由─技术─政治的完美键接构想。 这场主题演讲是中国美术学院与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合办的”天问”的其中一场,将有上百位科学家、艺术家的参与。邀请到以太坊创始人,横跨计算机、经济学、密码学、分布式系统、信息论、数学等交叉领域的知识与见解的技术实践者Vitalik Buterin,与《基进市场》作者之一,微软首席技术官、Radical x Change Foundation创始人,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技术专家,Glen Weyl博士与我们分享激进市场的思想实验。


主题二:“网际网络档案馆 ”Internet Archive

1996年,宣称要“让所有知识为所有人触及”(to provide UniversalAccess to All Knowledge)的非营利性电子资料库“网际网络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成立,人类保存当代文明的方法被发明了出来。

档案(archive)最重要的是权力制订的文献分类,每个档案馆执政官“分类”的原则,也就是历史的可触及的材料,他们决定了历史。无限自动保存的网际网络资料库意味着所有幽隐之物,删节之物,都会以光电物质储存,人类文明没有缺失,意识形态与文化的偏见无法过滤历史材料,历史无法纠正,甚至无法书写,我们只能被纪录。考古学与考现学的共同根源,发现文献与档案间的权力分配效果没有皇帝了,然而取代权力的搜寻算法以及后设资料(metadata)的新史官是谁?我们现在还很模糊。

人类将记忆体外化,并使体外化记忆自动化。这一切加速人类对历史文献、艺术品以及当下所有人的数字轨迹与程式原始码的保存的渴望。网际网络档案馆以分布式技术触动了掌握财产的人的神经,如在2020年7月初,网际网络档案馆面临着几家出版机构关于版权问题的起诉,同时全球的重要的历史博物馆、美术馆正在积极建立数位典藏与后设资料格式,一群程式码视为当代文明的人,如同保存书籍文献与艺术品一样,企图保存github上所有的开放原始码,想将其录制到磁带上送到北方冷冻层典藏起来。 

这个场次将邀请该领域的专家分享焦虑与技术思考。包括中国互联网档案整理与收集者周蓬岸;Arweave(一家企图永久保存资料的CEO)Sam Williams以及香港AAA(亚洲艺术文献库)的代表讲者。



主题三,主题四:网状网络工作坊与分布式网络 Mesh Network + DWeb
 

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离开互联网。吃饭付钱需要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甚至连点菜都需要扫码网络下单;公交地铁也都支持并鼓励使用手机 App 扫码进站上车;疫情期间想要出门,也需要手机联网获得自己的健康码才能出入公共场所。我们不禁要问:没了互联网我们还能继续生活下去吗

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离开互联网。吃饭付钱需要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甚至连点菜都需要扫码网络下单;公交地铁也都支持并鼓励使用手机 App 扫码进站上车;疫情期间想要出门,也需要手机联网获得自己的健康码才能出入公共场所。我们不禁要问:没了互联网我们还能继续生活下去吗

来自于加州奥克兰的People’s Open Network 社区的志愿者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们的Diaster.Radio 就是基于世界末日为背景的项目,他们的假设是当地球被毁灭的时候,失去了公有网络的我们,该如何保持和同伴的交流?当电力都失去的时候,太阳成为了我们最好得到的能源。一块太阳能板,一块电路板,就能把我们连接在一起。 网状网络更大的实践是城市内部由志愿者组成的社区无线网络。志愿者们相互之间通过自组的网络相连。在这个网络里,志愿者们可以相互分享城市内各自所处位置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信息,而完全无需依赖于付费的由网络服务提供商(ISP)所提供的网络。

这些网络组织更新社区、共享与附近的概念。在全球南方,非洲、印尼、墨西哥,加拿大与欧洲也很多。德国的Freifunk有四百多个无线社区、英国的蓝开夏B4RN有光纤到府服务,加拿大的guifi.net可能是欧洲最大的社区网络,遍及整个西班牙,上万人透过wifi和光纤使用,有志愿者、非营利组织、公共管理和小的媒体公司都在网络中。Sarantaporo、这个在希腊奥林匹亚山脚下的农村组织,在2010金融危机后年轻人自己想办法救家乡,2013年建立起非营利组织,现在则服务超过10个村子, 5000个村民,皆使用app,获得新知,交,并在2019年获得欧洲最佳宽带奖(European BroadbandAwards)。

法国的FFDN则是包含许多社区网络的大组织。没有一个网状网络是完全相同的。在都市地区、乡村与贫民窟、移民社区都有。有的因为连网太贵,或者服务太差、网速不行。除了连结性的需要也有因为哲学、经济、社区和个人动机的不同。 网状网络所属的范畴是去中心化网络,通过切断与中心化的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依赖,成为一个真正属于用户自己的网络。去中心化网络将我们从巨头垄断的世界中解放出来,让我们可以获得自治的自由。

中心化网络,去中心化网络和分布式网络示意图。


我们首先需要区分几个定义:中心化网络(Centralized Web),去中心化网络(Decentralized Web)和分布式网络(Distributed Web)。中心化网络要求所有的网络中的交互都要通过一个中心服务器,就如上图中的在中间的斑点狗,可以比做成一个只有一个 CBD 的城市;去中心化网络更像是一个拥有多个副 CBD 的城市,而各个副 CBD 承担着周边用户的所有需求,没有传统意义真正的城市中心;而在一个分布式网络中,多个节点互相连接,保证出现单点故障的时候,网络也不会因此断开连接,这一点是中心化网络和去中心化网络无法做到的。  

去中心化网络从来都不是一个新词,在互联网创建之初,网络的参与者就是以这样的形式相连的,只是在互联网发展的进程中,慢慢开始了寡头化。于是在互联网发明的30年后的今天,同样的一批先驱又开始了将这个中心化的互联网重新去中心化的思考。他们有互联网的发明人 Tim Berners-Lee, TCP/IP 协议发明人之一的 VicentCerf,Mozilla Foundation 的Mitchell Baker,等等等等。 

在去中心化网络运动中,人们并不是只在讨论技术的革新,更重要的,关心网络与人类社会的关系,不是为了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而是为了能够帮助人类进步、为人民带来更多便利、减少伤害与不便而发展的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网络从来都是欢迎所有人的,因为互联网就是一个全人类都可以直接参与的东西,不论你是律师、教师、足球运动员或者是商店售货员,只要你使用网络并且有自己的思考,你就可以参与进来,参与到一个更好的网络的设计与讨论中。 

在这里,如果你是工程师,你可以讨论新的技术,也可以倾听非技术人员对于他们心目中对于网络的美好的畅想,并且帮助他们实现出来。在这里,如果你是艺术家,你可以倾听每个人的声音,并且帮助他们把这些声音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在这里,你可以是任何人。 这个主题场次,会以上海的DwebShanghai小组带领的工作坊开始,报名方式稍后公告。年会报告场次则邀请到Eugen Rochko,长毛象(Mastodon)創辦人,加拿大独立电影人Dylan Reibling,Mark Nadal,一个作了自己去中心资料库的人,电子前沿基金会(EFF) 的Danny O’ Brain,以及住在新西兰船上的 Dominic Tarr一个神奇的很早就开始去中心化社交网络的创始人。 

工作坊详情请见:https://github.com/DWebShanghai/draft/blob/master/proj_west_lake.org


主题五:加密主义 Cypto-ist

“密”(Crypto)在古希腊语中有“隐藏”之意。有藏就有抓,作为应对方法,战争时期的密码技术应对的是敌方对我方重要信息的缉拿。只需一览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密码机发展的小史,我们便能理解在“加密”“解密”一来一回的拉锯中,密码较量是如何演变为一种军备竞赛。而自从密码技术从军队专属转向民用,信息的争夺的双方也不再仅限于“政府和政府”之间,而是衍生政至“政府和平民”之间。作为武器的加密技术于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迎来诸如“ITAR”和“EAA”之类将密码作为武器进行监管的法案。这些法案也正反映出密码作为用户维护个人数据所有权的武器,是如何狡黠而勇猛地冲击着互联网大企业对其作为数据农奴的个人用户自上而下的监控和开采。 


在各大互联网企业联合政府对用户信息进行大规模集中收集(这些信息有的用于商业,有的用于政治)的现代,“加密主义”其实是“监控之下”的加密主义。这些大规模监控常以“维护安全”之名进行,其中典型包括641A室,以及911事件之后以维护安全和反恐之名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运作的“棱镜计划”。

而今天,监控行为甚至无需动用“安全”这枚通行证,因为对许多网民来说,上缴个人信息往往是“无痛”的,甚至是“甜美”的。例如淘宝利用“猜你喜欢”让用户高效挑中自己心仪的商品;谷歌地图则通过收集大量用户的实时位置进行精准的路况评估。这些因收集大量信息而更了解用户需求的软件以“为用户提供便捷”之名左右着人们的选择,令人寄生于它,甚至乐于为它献上更多的个人信息。又或者,由于某些领域的服务仅为少数几家企业垄断,别无他选的用户只能以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个人信息换取服务。而更多时候,若不是有人揭发,用户则根本无从察觉自己正被监听(据说,淘宝有声音关键词触发,而美团则会侦测通话还会无理由激活相机)。 

虽然常因“违法”而面临污名,“加密”却从不是安全的对立面。这里有一个网站利用公钥加密维护其信息所有权的例子:为保证网站所收集到的诸如银行卡账号和个人ID等敏感信息不在网路传送时被窃取,购物网站浏览器连接时会使用网站伺服器提供的公钥加密,这样一来,除用户本人和购物网站外,只有受信任的网站伺服器才能解密并得到这些敏感信息。在这个例子中,加密技术帮助网站维护了信息安全,让该网站所搜集的用户信息不为其他网站所知,这看似维护了用户的个人隐私,其实不然。既然网站已经拥有且有能力任意处置这些用户信息,那么它完全可以在必要时将其售卖或泄露出去。这样一来,用户的个人隐私仍需要仰仗“可靠”的他者来保持。在这个例子里,密码无疑是信息安全的维护器。只是在互联网信息高度中心化的今天,加密主义者反对密码作为自卫武器仅为寡头公司所有。可以说,加密无政府主义者是在加密技术仅为大企业和政府掌握的情形下作为个人用户为个人隐私进行加密,其对立面是密码仅仅维护大企业和政客的信息安全。 

由上至下由左至右:Maskbook,Likecoin,I2P,Tor,Tox,Open Bazaar(图片来自网络)

过去的几十年中,通过公钥加密、点对点加密传输、零知识证明及其他用于互动、认证和验证的软件协议,加密主义者努力让个人的隐私和安全不需仰仗可靠的他者来保持,也由此开发和维护着包括洋葱路由器、I2P、比特信、Tox,Open Bazaar、likecoin、maskbook 在内的去中心化和匿名的软件及项目。 

如今,于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新冠疫情令以“安全”为目标的大规模监控变得更加合理。风险中我们似乎来到了一个尤其需要“安全”的时代。在过去几个月里,诸如推广健康码之类的追踪个人行踪的做法似乎不负众望地“控制”了病毒的传播,以至于恐慌中人们正以前所未有的迫切验证他人的身份——他来自何处?安全区,中风险地区还是高危区?被如此盘问着的每个人已然对“群体安全”负有“明文公开”个人行踪的债。在这样特殊的情形下,我们该怎样看待被“安全”驳回的加密?我们该如何重拾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作为年会主题之一,“加密主义”意在唤起被监控者对自身处境的自觉。既然摄像头前的我们无处可逃(就连这场“加密主义”的讨论也多少被置于监控之下),那么现在,作为个人用户的大家想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为触发讨论,本届年会有幸邀请该领域的技术实践者来分享他们对加密主义的洞见。他们包括LikeCoin和Decentralizehk的创始人高重建;共同组织“Cypherpunk Bitstream Podcast”的密码朋克和加密主义者FrankBraun及Smuggler;Inria de Paris的访问学者,麻省理工大学社会技术系统研究中心(Sociotechnical System Research Center)区块链技术研究员,Nym Technologies的CEO Harry Halpin;IT security company Nethemba s.r.o.的CEO,现居斯洛伐克的加密无政府主义者Pavol Luptak,以及Dimension & Sujitech的CEO及创始人,Maskbook的创始人阎晗。


过往年会资料

第一届年会“网络化的力量”

介绍与记录

1.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花絮(多图)
2.2016年11月14-16日,中国杭州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邀请函

出版物

1.《“网络化的力量”——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论文集》新书出版

现场演讲

1.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 开幕致

2.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管怀宾:“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 开幕致辞

3.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许煜:年会主题报告–何为网络化(reticulation)

4.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演讲回顾#01 基尔特·洛文克:媒体,网络与平台

5.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马丁娜·利克尔:从系统到基础设施和艺术—网络化的魅惑-历史

6.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演讲回顾#03 — 东浩纪:不是政治动物,而是资料库动物–朝向一个政治的半透明介面

7.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石田英敬:未来网络的未来

8.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许彬: 移动扩增实境

9.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马修·傅勒:作为空间结构的数据结构,作为数据结构的城市

10.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全喜卿:以同质性治理—作为区隔的网络科学

11.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格雷厄姆·哈伍德: 数据库上瘾, 2015/16年‘余波’小组工作报告

12.第一届网络社会年会——邱林川:重访工人阶级的网络社会–中国与世界

第二届年会 “与列斐伏尔前行:算法时代的都市论与日常生活批判”

介绍与记录

1.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与列斐伏尔前行:算法时代的都市论与日常生活批判

2.2017年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全记录

现场演讲

1. 黄孙权:打造前往可欲之处的理论与实践

2. 陆兴华:空间批判是要现场制作应急乌托邦!

3. 海阿朗:这爆破出新意与鲜活的思想气泡

4. 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 | 李昊:喊麦、直播与尬舞——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共空间的变革与再造

5. 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 | 刘怀玉:从日常生活哲学家到后现代都市社会理论家:列斐伏尔在中国的 传播、批评、运用与可能的生产(上)

6. 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 | 刘怀玉:从日常生活哲学家到后现代都市社会理论家:列斐伏尔在中国的传播、批评、运用与可能的生产(下)

7. 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 | 希姆娜·德·西莫尼:空间时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列斐伏尔的研究计划

8. 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 | 卢卡斯·斯坦尼克:列斐伏尔《走向享乐的建筑》:1968五月风暴之后的建筑想象

9. 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 | 奈德·罗斯特:自动化劳力、平台资本主义与国家转型

10. 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 | 范凌:设计创意和机器智能

11. 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 | 迈克尔·E·贾第纳:21世纪式无聊?列斐伏尔、比弗和符号资本主义转向

12. 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 | 李孜:从城市到乡村:在线城镇化

13.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 | 阿尔菲·波恩:超级App歹托邦:香港、伦敦和纽约

14.第二届网络社会年会 | 水越伸:没有苹果的媒体版图:学会想象另类媒体基础设施的评判性工作坊研究

第三届年会 “智慧都市网络”

介绍与记录

1.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 智慧都市网络(IUF)

2.一个允诺政治对话框架的数字都市未来 —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智慧都市网络”圆满闭幕

现场演讲

1.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欢迎致词|挑战技术乌托邦的政治对话框架

2.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 城市大脑:一个城市的演化和突变

3.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 赛博·詹:数码文化遗产作为公民基础设施?机会和失败

4.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 若林干夫:购物中心与湾区:就东京都会区对当代的都市网络做社会学反思

5.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 迈克尔·拉方:共善都市规划与社区发展:公私之间,以柏林为例

6.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 丹尼斯·罗伊欧:比特币背后:区块链计算系统的兴起与许诺

7.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 邓东波:我们可以从开放式参与中获得群体智慧吗?三个公民科学计划的经验

8.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 克里斯·朱利安:公共研究:都市装置的公民器官

9.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 罗布·范·克拉内堡:数码双胞

10.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 沼田宗纯:灾害过程处理系统

11.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 张圣琳:村客松(Transkathon)实验中:开源城乡蛙跳网络

12. 第三届网络社会年会 | 奈德·罗斯特:地方媒体理论

第四届年会“网民21:超越个人账户”

介绍与记录

1.第四届网络社会年会 | 网民21:超越个人帐户

2.在分心武器与自动装置中重塑团结协作的网络--第四届网络社会年会“网民21:超越个人账户”圆满闭幕

3.超越个人帐户: 第四届网络社会年会“网民21”备忘录

现场演讲

4.弗兰科·比弗·贝拉尔迪:在分心武器与自动装置中重塑团结协作的网络——第四届网络社会年会致辞

5.汪凯 :中国网络空间中的戏仿文化:一个简史

6.克莱韦·阿圭列斯:青年是否正在荒废青春?东南亚年轻一代数字公民的新兴政治

7.滨野智史:加拉帕戈斯化:日本奇异的社交媒体生态

8.尼尚.沙阿:人性不足:人类的数字未来

9.迈克尔.N.戈达德:沉浸式媒体、虚拟现实和视听媒体考古

10.内森·施奈德:新创公司目的论(或退入社群)

11.奥利维娅·索利斯:剥削取证

12.张骋:贵阳“白宫”与崛起的网络都市中心性 ——一个关于互联网集体命名的瞬间

13.顾紫翚 阎晗:昨日已逝,忘了它吧:中国网络空间治理体制中的被遗忘权

14.阎晗  顾紫翚:996.ICU——自由与开源软件运动的延续以及数据作为一种新形式的劳动